close

282378576_564648578360575_5531919700370701355_n.jpg

新竹舊市區持續沒落?投資文史、設施、活動,展開新竹市「四城門復興運動」!
 
城市的偉大,不是因為城牆的高度,而是在於文化的厚度!新竹市是有著300年歷史的古都,我們有稱霸全球的科技與半導體產業,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群,也為新竹市帶來最年輕的市民;我們也有豐厚的文化底蘊,過去舊城區的四個城門,象徵著北台灣、淡水廳的繁榮,周邊圍繞許多的商家,也有許多家庭落腳在此生活超過百年。
 
隨著經濟不斷進步發展,商業模式數位化的創新,曾經繁華的舊市區,卻面臨越來越冷清的景象。
 
要創造新竹舊市區的風華再現,經過多方徵詢與討論,我決定要推動「四城門復興運動」,從知識的復興、文化的復興、到商圈的復興,用三根支柱找回竹塹舊城區的榮光。
第一根支柱,知識的復興,我要讓大家對新竹有更深的認識。結合周邊城隍廟、鄭用錫故居、東門城等古蹟與歷史建築,以及能夠反映舊市區居民生活紋理的市場、老店,我要把舊市區規劃成開放式的竹塹城博物館,並建立新竹歷史資料庫,將新竹發展的史料進一步展示給大家。
 
第二根支柱,文化的復興,我要讓新竹市的文化與現代的科技接軌。四城門的修築是由新竹仕紳共同出資興建,是新竹人團結、富庶的象徵。我要引入智慧交通、線上古蹟導覽、互動地圖等科技元素,為舊市區創造科技古都的新意義。累積「新竹學」的知識,建立「新竹文化」的厚度。
 
第三根支柱,商圈的復興。投資文化歷史的復興,投資舊市區的景觀與設施,在舊市區辦理文創與展演活動,讓舊市區的商圈吸引更多人潮。讓大家都能認識新竹、享受新竹、愛上新竹。
 
四城門復興運動,是我未來規劃舊市區的核心原則,我也會推動公車路線與站點的檢討,設置停車場、增加新竹市區的交通便利性,並引入共享運具,不讓交通問題變成觀光阻力。同時,我也會從空間規劃著手,包含行人徒步區、公廁、停車場、休憩空間的設置,並且提升觀光資訊的可取得性。
 
越在地越國際。結合文化、歷史、商圈,舉辦屬於新竹市舊城區的特色活動,讓我們的在地特色躍上國際。過去我舉辦打開新竹的活動,讓全世界都能看到屬於新竹在地的特色空間,我也會延續這個精神,並且號召市民一起參與,共同推動新竹舊城區的風華再現!
 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大新竹 鄭宏輝 的頭像
    大新竹 鄭宏輝

    大新竹大建設 鄭宏輝的部落格

    大新竹 鄭宏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